各下属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现就赣南医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立项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
省级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国家级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分为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
(一)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
在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
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类别
1.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学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一流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2.其他项目申报
学校在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外申报的项目类型、类别等要求参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申报。
(三)项目成员与指导老师
1.项目成员原则上为我校本科在读学生。项目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一般为1人,最多不超过2人。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只能负责一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得在项目之间交叉申报。往年未结题项目的负责学生不得参与本次立项。项目参与学生须保证在毕业前完成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并通过结题验收。
2.每个项目指导教师至多2名,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总数不得超过3项(包括未结项)。第一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二、立项数量
学校将在专家评审基础上,对各下属学院推荐项目进行排名。具体分配名额根据评审结果排名、各下属学院申报数量、往年项目结题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分配。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省教育厅将根据实际申报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和择优推荐。
三、经费支持
拟推荐申报的省级一般项目平均支持经费不低于0.5万元/项,省级重点项目平均支持经费不低于2万元/项,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支持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类型其他项目支持经费的2倍。
四、项目报送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线下评审、学院推荐相结合。请各下属学院组织项目负责人登录“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新版省创平台)”(http://jxdc.jxedu.gov.cn/cxcypt/Index)进行项目申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排序后将附件3盖章版报送至团委。
2.学校将对各下属学院报送推荐项目进行评审、公示并择优排序后,向省教育厅推荐立项。请各下属学院组织推荐项目负责人认真填报《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平台下载),并将附件1纸质盖章(一份)版报送至团委,电子版(word版和PDF盖章版)报送至指定邮箱。